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21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生活休閒 > 醫療保健> 半夜不自主揮舞 原來是巴金森的前兆

醫療保健

字級

半夜不自主揮舞 原來是巴金森的前兆

【人間社記者 張武吉 台東報導】 2019-06-30
病患李女士因壓力性頭痛到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就診,經醫師問診後才發現李女士是長期睡不好造成的,起因是丈夫在睡覺中不自覺的手舞足蹈,常常踢到她,以致長期下來睡眠不足而為頭痛所苦。經安排丈夫就醫診斷,原來是「巴金森氏症的前驅症狀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」作祟,經治療後夫妻才得以安心入睡。不只解決了頭痛問題,先生的症狀也得以改善。

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林慧琦指出,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是巴金森氏症的前驅症狀,在快速動眼期睡眠時,全身的肌肉無法自我控制,且常出現不愉快、令人害怕或恐怖的夢,例如與人爭吵、扭打、被人或動物追趕等,四肢不由自主地揮舞、大叫,影響枕邊人或造成自己跌倒受傷。約40%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患者,10〜20年後發生神經退化性疾病,所以需持續追蹤治療,以延緩巴金森氏症神經退化之產生。林醫師呼籲,親人若半夜有四肢不自主地揮舞狀況,不要以為只是做惡夢而已,應儘早尋求醫療的診斷及治療。

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慢性退化疾病,致病機轉主要是因腦幹中黑質分泌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不足。一般人印象中的巴金森氏症,是年長者身體僵硬,動作緩慢,雙手顫抖,面無表情,走路時身體前傾合併小碎步前進易跌倒,其實這只是巴金森氏症的外顯的運動障礙而已。

林慧琦醫師提醒民眾,其實巴金森氏症更大一部分是會合併或提前有非運動障礙,但卻為一般人所忽略,非運動障礙並非專屬巴金森氏症中後期患者的症狀,它也可能在初期時一併出現,甚至發生於運動障礙發病之前。常見的有:睡眠障礙、自律神經障礙、精神認知功能障礙、知覺障礙。特別是嗅覺減低及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,目前已被視為巴金森氏症的前驅症狀。

林醫師特別提到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,患者進入快速動眼期時無法如正常人般抑制肌肉的活動,因此患者會將夢境演出來,四肢不自主地揮舞、大叫,常導致自己或其他人受傷,嚴重至骨折、腦部出血等狀況。建議患者作息正常,睡眠定量,睡前勿喝咖啡或酒等刺激性飲料,避免睡前運動,可藉由看書、聽音樂幫助入睡,為避免受傷可睡在睡袋裡、或鋪床墊睡於地上、移除床邊尖銳物品、於床週邊固定軟墊或考慮單獨睡等,也可至神經科就診接受藥物治療。

林醫師指出另一種易被一般人忽略的症狀是不寧腿,約有15-20%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,不寧腿症候群有四大症狀 : 莫名的腳不適或疼痛、不適感在靜止時更嚴重、動一動腿部後可緩和症狀、多發生於夜間會有間歇性的腿部抽動,因而常造成患者睡眠中斷,影響睡眠品質。建議平時規律運動,減少攝取咖啡因飲料,發作時可做適度的按摩及揉捏,平時熱敷、泡澡也有幫助。
12345678910第1 / 37頁
追蹤我們